|
|||||
|
|||||
夏熾塞北,長風烈烈。 2025年5月31日,隨著烏拉特后旗100萬千瓦風儲項目全容量并網,一座由“鋼鐵森林”鑄就的豐碑,永恒矗立在茫茫戈壁之上,閃耀著中國電建鐵軍的責任與擔當! 烏拉特后旗風儲基地項目地處巴彥淖爾市北部,占地982.2畝,是當時國內陸上在建單體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。這里安裝的100臺10兆瓦風機,輪轂高度125米,葉輪直徑233米,單片葉片長度超過110米,掃風面積相當于6個標準足球場。項目副經理張高陸常調侃:“站在風機下抬頭看,葉片轉起來就像‘空中航母’,能把戈壁的風變成黃金?!?/p> 然而,將“空中航母”從藍圖變為戈壁灘上穩定運行的現實,是一場與風沙、嚴寒和極限挑戰的硬仗。 與風沙共舞,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自項目伊始,項目部便將“安全是天,質量是命”的鐵律刻入骨髓。面對“沙戈荒”極端惡劣的環境,團隊在公司黨委的堅強引領下,以堅定的履約信念和專業優勢迎難而上,在風霜雨雪的淬煉中,硬是將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踩在了腳下。 2024年6月,當項目經理喬利斌率領先遣團隊踏入烏拉特后旗項目現場時,迎接他們的不是藍圖上的豪情,而是現實的嚴峻考驗。目之所及,是連綿起伏的戈壁灘,肆虐的狂風卷起沙塵在熾烈的陽光下形成一片昏黃的帷幕。 基礎施工尚未啟動,第一道難關已橫亙眼前——在茫茫沙海中為100臺巨型風機“安家落戶”探明道路。 項目部駐地距離最近的縣城足有兩小時顛簸崎嶇的山路,物資運輸、人員往來極為不便,更讓本就蜿蜒的道路開發變得異常艱難,重型設備進場步履維艱??碧杰囮犐钊敫瓯诟沟?,坑坑洼洼的路面、零星的碎石讓車輛如同陷入泥潭,剛開鑿出的臨時勘探道路,一夜狂風過后便被礫石無情吞噬,蹤跡難尋。車輛拋錨、輪胎深陷成了家常便飯,幾輛越野車甚至因高強度顛簸和沙塵侵蝕而徹底“趴窩”。面對反復歸零的道路和頻頻受挫的勘探進度,團隊士氣一度跌入低谷。 “路是人走出來的,沙海也得給風機讓道!”項目副經理張高陸立下軍令狀,親自掛帥勘探突擊隊。 他白天頂著烈日和風沙,徒步勘察每一處可疑的斷裂帶和巖層起伏,記錄風化程度和潛在的風險;夜晚則扎在臨時板房里,對著地圖和地質資料徹夜分析,反復推演可能的施工路徑。經過數十次失敗路線的嘗試和方案優化,張高陸最終憑借詳實的數據和精準的判斷,在廣袤卻又暗藏陷阱的戈壁灘上,精準勾勒出一條穩定的“生命線”。 當推土機沿著這條凝結著心血與智慧的規劃路線,第一次穩穩地推出清晰、堅實的施工便道時,標志著風機基礎施工的戰役,終于在狂沙漫卷的戈壁灘上成功打響! 擎天巨擘!首吊征服沙戈荒 2024年9月11日,烏拉特后旗風儲項目迎來震撼人心的關鍵突破——單機容量10兆瓦風電機組首臺機組吊裝成功!這不僅是項目建設的重大里程碑,更標志著中國在大功率陸上風電裝備安裝領域攀上了新的高峰。 面對這座輪轂高度達125米的“鋼鐵巨人”,其吊裝堪稱一場與重力、風力和精度的極限較量。“超高、超重、超長”的“三超”特性讓常規吊裝工藝黯然失色,尤其是重達數百噸的機艙需精準懸停于百米高空,與細長的塔筒實現“毫米級”對接,其難度無異于“穿針引線于云霄之上”,任何細微的閃失,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。 “這是硬骨頭,必須用鐵牙啃下來!”項目經理喬利斌在吊裝前動員會上目光如炬。項目副經理張高陸親自掛帥吊裝攻堅組,聯合吊裝專家、風機廠家技術團隊,展開了多次討論會議。他們反復推演每一個吊裝動作,模擬各種極端風況下的應對預案,對風速、角度、載荷進行海量計算。 吊裝當日,戈壁灘上晴空萬里,卻暗藏風涌。 1300噸級主吊車如同鋼鐵巨臂緩緩擎起龐然的機艙,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那方寸之間。張高陸緊握對講機,雙眼緊盯實時監測屏幕,不斷發出精微的調整指令:“風速8米/秒,偏北,吊臂微調3度...穩住...下降速度每秒0.5米...好!對接間隙監測正常!”在吊裝團隊屏息凝神的操作下,最終嚴絲合縫地接上了塔筒基座。 “烏拉特后旗,首吊成功!”喬利斌的聲音通過對講機響徹現場,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與自豪。這“毫米級”的精準對接,不僅穩穩托起了這座全球陸上風電的“新高度”,更用鐵的事實證明:中國電建鐵軍有能力、有智慧駕馭最前沿的清潔能源裝備,在“沙戈荒”書寫馭風傳奇! 這一刻的成功,為項目后續99臺風機的吊裝奠定了堅實的技術與信心基礎,也為全球大功率陸上風電建設樹立了嶄新的“中國標桿”。 破局決勝!按下全容量并網“加速鍵” 10月11日,35kV集電線路導線展放工作正式啟動,導線展放工作正式全面啟動,整個工程項目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,為首并工作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 12月27日,2座220千伏升壓站倒送電一次成功,由山東電建一公司負責的71號風機成功完成了本項目的首臺風機并網,實現了“雙首”佳績。 2025年4月26日,項目團隊克服挑戰,經25小時不間斷作業,成功刷新單臺10MW風機吊裝速度紀錄,標志著全容量并網進入沖刺階段。 2025年5月30日,最后一臺風機順利吊裝,內蒙古烏拉特后旗風儲項目圓滿完成吊裝任務,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。 2025年5月31日,內蒙古烏拉特后旗的夜空被升壓站驟然點亮的指示燈映亮。伴隨著調度中心傳來清晰的指令:“所有風機并網成功,全容量投入運行!”由山東電建一公司承建的烏拉特后旗100萬千瓦風儲項目,歷經風沙淬煉、嚴寒酷暑與極限攻堅,終于在這片“沙戈荒”上,點亮了綠色能源的里程碑! 這一刻,堅守在集控室、升壓站和風機平臺的項目人員,緊盯著屏幕上的并網曲線從波動到平穩,緊繃的神經終于松弛。他們身后,連綿的風機在塞北星空下莊嚴旋轉,葉片切割長風的嗡鳴,仿佛在為這場跨越300多個日夜、征服無數“不可能”的遠征,奏響勝利的凱歌。 如今,這片曾被風沙主宰的“沙戈荒”,此刻正涌動著綠色的脈動。100座風機在塞北長風中悠然旋轉,每一度奔涌而出的清潔電力,都是對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最鏗鏘的戈壁回響;每一次葉輪的精準捕風,都是向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邁出的堅實足跡。 當塞北高原的清風吹亮華北平原的萬家燈火,這條由風電編織的“綠色動脈”已悄然融入國家能源的血脈,電建鐵軍的每一滴智慧汗水,都在鍛造著新型能源體系的堅韌筋骨。從烏拉特后旗呼嘯的“風海”到遠方城市的璀璨星河,電建人以馭風為筆,以戈壁為卷,在“雙碳”時代的宏偉藍圖上,揮毫寫下“塞上風正勁,綠電澤四方”的壯麗詩篇!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